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毒理学》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毒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毒理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

《毒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毒理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容替代的环节[1,2]。传统的《毒理学》实验以验证性试验为主,且前后实验项目之间缺乏纵向联系,系统性较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素质教育的年代,而“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3]。而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转变教育观念[4],且其中心环节是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5]。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式[6]。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上,笔者对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学《毒理学》实验课程增设设计性实验作为试点,以评价设计性实验在《毒理学》实验课程中的可行性及其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提供专业培养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共49名。

1.2 方法

与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1.3 结果评价

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相结合。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调查结果数据通过SPSS13.0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组访谈结果

通过班委及每个宿舍代表组成的小组访谈,学生一致认为此种方式让他们学到很多东西,对《毒理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有个更好的了解,独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开展设计性实验统一持肯定态度,但对其中的某些细节须进行修改。

2.2 问卷调查结果

发出49份问卷,回收46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93.88%。

2.2.1 接受程度调查结果

80.43%的人喜欢开展设计性实验,15.22%的人持无所谓态度,只有4.35%的人不喜欢。男女生的接受程度上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性实验开展接受程度结果

2.2.2 设计性实验开展,所达效果调查分析

78.26%的人认为可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67.39%的人认为可娴熟地进行《毒理学》实验的一般操作;41.30%的人认为提高了文献查阅能力;60.87%的人认为增强与他人的交流能力;78.26%的人认为对科研的了解得到进一步提高;69.57%的人认为科研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63.04%的人认为科研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54.55%的人认为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65.22%的人认为提高了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男女生的认同意见虽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性实验开展所达效果评价(人,%)注:所有效果评价的男女生意见差异分析P>0.05。效果 同意 一般 不同意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 36(78.26) 10( 21.74) 0(0.00)可娴熟地进行《毒理学》实验 31(67.39) 14(30.43) 1(2.17)提高了文献查阅能力 19(41.30) 26(56.52) 1(2.17)增强与他人的交流能力 28(60.87) 17(36.96) 1(2.17)对科研的了解得到进一步提高 36(78.26) 10(21.74) 0(0.00)科研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2(69.57) 14(30.43) 0(0.00)科研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9(63.04) 17(36.96) 0(0.00)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5(54.55) 19(40.91) 2(4.55)了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 30(65.22) 15(32.61) 1(2.17)

3 讨论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探索新问题的兴趣、认识事物的综合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7]。而且曹万强等[8]也指出专业实验的目的,除了加强学生在专业层面的动手能力、理解专业教材的内容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强化学生的动脑能力。因此,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毒理学》实验课程进行增设设计性实验改革,以满足现在国内外对预防医学学科及实践发展趋势的要求,培养出以公共卫生实践需求为导向、以可持续创新型工作为灵魂,具备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预防医学人才[9]。

笔者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毒理学》课程增设设计性实验,试点学生的反应均较好,80.43%的人表示喜欢。结果显示,《毒理学》设计性实验在预防医学专业中开设是可行的,是被学生所乐于接受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此次设计性实验开展的效果,笔者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均显示超过 50%的人认为此次的设计性实验,使他们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娴熟地进行毒理学实验的一般操作、对科研的了解和科研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了笔者所预期的效果。效果评价显示,《毒理学》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效果是满意的,但还有需改进的地方。因为此次设计性实验开展的时间在学期的中后段,时间安排较紧凑,学生还没来得及得到充分的时间去查阅文献,就已开始实验;而且,实验仅在生物标本获取后就结束了,生物学数据没来得及检测,数据也没来得及处理,期末已到来,实验被迫结束,只留小部分志愿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物学数据的检测与数据处理及论文撰写工作。因此,未能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数据处理等科研工作中。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qikandaodu/2020/0926/353.html



上一篇:《毒理学》课程考核改革效果评价
下一篇: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在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 | 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 生态毒理学报版面费 | 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发表 | 生态毒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