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毒理学报》栏目设[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数据库[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方[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征稿要[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刊物宗[09/01]
导读式教学在《毒理学》开展的可行性与效果分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导读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会学习”为目标,及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真正地看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变成为在教师的
“导读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会学习”为目标,及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真正地看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变成为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地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当前学习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前提。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对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中,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毒理学作为一门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性比较强,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现有的授课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笔者尝试着在《毒理学》理论课堂上开展“导读式”教学授课,以提高学生对毒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全体学生。
1.2 授课章节安排
《毒理学基础》 第五版,王心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至第六章采用的是传统式授课模式,第七章至第十一章采用“导读式”授课模式。
1.3 评价
1.3.1 定量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成绩分析进行定量评价:期末考试卷的题型、难易程度、分值等均按照传统授课模式与“导读式”授课模式章节1:1分配,最后对学生的总成绩进行分析。
1.3.2 定性评价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相结合来进行定性评价。
1.3.2.1 小组访谈
每个年级均以班委以及每个宿舍随机抽取3名代表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开放式的面对面访谈。
1.3.2.2 问卷调查
自设问卷,问卷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问题:(1)开展导读式教学的接受程度;(2)导读式教学所达效果评价,从以下问题体现:问题一、可以较透彻地掌握基本知识,问题二、提高学习兴趣,问题三、提高文献查阅能力,问题四、提高实践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问题五、增强与他人的协助、沟通与交流能力,问题六、提高自我阅读能力,问题七、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有数据在SPSS13.0中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成绩分析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调查结果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绩分析结果
通过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分析,结果显示:10级学生,传统讲授与“导读式”模式的得分差异无统计意义(t=0.995,P=0.326);导读式教学经过细节的进一步改进后,到了11级,“导读式”模式的得分高于传统讲授模式(t=3.064,P=0.004),如表1。
表1 导读式与传统式教学的考试成绩比较(±s)授课模式 传统式 导读式 t P 10级 40. 40. 0.995 0.326 11级 40. 42. 3.064 0.004
2.2 小组访谈结果
访谈学生一致认为导读式的教学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效果较以前好。其中,11级的学生比10级的学生更认可此种授课方式。
2.3 问卷调查结果
2.3.1 导读式教学的接受程度分析
两个年级的学生一起,共有81.1%的人表示喜欢导读式教学,其中10级为71.0%,11级为88.4%,两个年级学生对导读式教学的喜欢程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088),如表2。
表2 导读式教学的接受程度分析(人,%)注:z=1.704 P=0.088班级 喜欢 不喜欢 无所谓 合计10级 22(71.0) 5(16.1) 4(12.9) 31 11级 38(88.4) 5(11.6) 0(0) 43合计 60(81.1) 10(13.5) 4(5.4) 74
2.3.2 导读式教学所达效果分析
如表3所示,共75.7%~82.9%的学生认为“导读式”教学不管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学习兴趣的提高,思维的拓宽,自我阅读、文献查阅、沟通协调、阅读概括、及实践思维与问题的解决能力等均得到了提高,11级学生(81.4%~90.7%)对这些方面的认同与10级学生(51.9%~77.8%)的差异基本无统计意义(P>0.05)。
表3 导读式教学所达效果分析(人,%)注:11级与10级比较,问题一z=1.370 P=0.171,问题二z=1.491 P=0.136,问题三z=1.801 P=0.072,问题四z=0.773 P=0.439,问题五z=1.411 P=0.158,问题六z=,1.724 P=0.085,问题七z=3.550 P=0.000。问题 同意 一般 不同意10级 11级 总 10级 11级 总 10级 11级 总一 19(70.4) 37(86.1) 56(80.0) 8(29.6) 3(7.0) 11(15.7) 0(0) 3(7.0) 3(4.3)二 19(70.4) 37(86.1) 56(80.0) 7(25.9) 4(9.3) 11(15.7) 1(3.7) 2(4.7) 3(4.3)三 16(59.3) 35(81.4) 51(72.9) 10(37.0) 5(11.6) 15(21.4) 1(3.7) 3(7.0) 4(5.7)四 21(77.8) 37(86.1) 58(82.9) 5(18.5) 3(7.0) 8(11.4) 1(3.7) 3(7.0) 4(5.7)五 18(66.7) 36(83.7) 54(77.1) 9(33.3) 4(9.3) 13(18.6) 0(0) 3(7.0) 3(4.3)六 19(70.4) 38(88.4) 57(81.4) 8(29.6) 3(7.0) 11(15.7) 0(0) 2(4.7) 2(2.9)七 14(51.9) 39(90.7) 53(75.7) 13(48.1) 3(7.0) 16(22.6) 0(0) 1(2.3) 1(1.4)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qikandaodu/2020/0928/360.html
上一篇:毒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鲜榨山茶油食用安全性毒理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