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毒理学报》栏目设[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数据库[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方[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征稿要[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刊物宗[09/01]
Seminar结合PBL模式在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毒理学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基础主干学科,主要研究所有外源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危险性分析[1]。这门学科的目的是研
毒理学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基础主干学科,主要研究所有外源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危险性分析[1]。这门学科的目的是研究各种外源化学物、生物毒素及物理因素对机体产生毒性或损害作用的条件和性质,阐明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及中毒机理。因此,该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该学科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毒理学实验课程中的学习兴趣,本研究组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有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为主的基础上尝试引入Seminar教学法,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能力,并且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2月~2018年1月,随机抽选第三军医大学2013级和2014级预防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9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教学组、PBL教学组以及Seminar结合PBL教学组,每组各30名。三组学生均为男性,年龄21~22岁。采用教材为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胜学和杨录军主编的 《卫生毒理学实验教程》[3],选取4个实验分别实施教学。
1.2 研究方法
三组学生均由相同教员授课。
1.2.1 传统教学组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备课,授课时教员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员对实验内容作分析小结。
1.2.2 PBL教学组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备课,教师提前将实验设计问题让学生准备形成初步实验方案。以经典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为例,将受试物和动物/细胞的选择、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确定、阴性和阳性对照的建立等知识点在课前以问题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分组查阅文献资料并形成各自的实验方案。实验课时各组学生分别阐述实验方案及依据并在教员的指导下完善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小结。
1.2.3 Seminar结合PBL教学组 在上述PBL教学基础上结合Seminar教学。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先进行实验方案讨论,然后进行相互提问和讨论以及小结,然后老师进行Seminar主题介绍。以微核实验为例,在对基本的实验方案有一定的理解后从大家的讨论中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微核实验检测的毒物类型?微核实验有哪些前沿进展?微核实验可否进行自动化检测?微核的“细胞组学”分析?然后各组分别根据文献和知识点系统阐述实验设计方案,提出观点。所有人员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进行答疑和解惑。实验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1.3 考核与评价指标
考核采用成绩考核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成绩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及格。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教学满意度、学习时间、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团队精神等,了解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及建议与意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卫生毒理学考试成绩比较
Seminar结合PBL教学组学生卫生毒理学理论课成绩和操作实践课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卫生毒理学考试成绩比较(分,x±s)注:与传统教学组比较,aP<0.05;与PBL教学组比较,bP<0.05。PBL:基于问题学习组别 人数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传统教学组PBL教学组Seminar结合PBL教学组F值P值30 30 30 80. 84. 91. 83.28<0.05 82. 86. 92. 67.39<0.05
2.2 三组教学满意度和效果评价比较
Seminar结合PBL教学组的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传统教学组以及PBL单独教学组比较,Seminar结合PBL教学组的学生学习时间显著增加,各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qikandaodu/2020/1003/367.html
上一篇:提高毒理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sup>①</sup>
下一篇:2012~2017年某检验机构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