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儒勒·米什莱“大自然的诗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 年),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散文家和历史学家,被学术界称为“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史学家”,他撰写了《法国史》等名

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 年),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散文家和历史学家,被学术界称为“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史学家”,他撰写了《法国史》等名作,还基于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等仔细观察撰写了具有浓郁自然生态气息的多卷本散文多卷本著作《山》(La Montagne,1868)、《海》(La Mer,1861)和《虫》(L'Insecte,1857)和《鸟》(L'Oiseau,1856),这些作品被人们盛赞为“大自然的诗”。儒勒·米什莱的散文不但包含丰富的自然生态话语,而且还有浓厚的社会生态关照,更具有典型法国生态自然主义语言和风格特征,是研究生态语言学关照下的生态话语的较好文本,其作品也多次受到雨果和左拉等盛赞,但米什莱的这些作品在国内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还不多。因此,本文从生态话语、其中的社会维度、人—自然—社会的多重意指体系等角度探讨米什莱作品的生态语言学意义。

一、米什莱散文作品集“大自然的诗”的生态话语

生态语言学是近年来的新兴学科,其从生态和语言的关系出发,着重研究其互动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英国格罗斯特大学教授、国际生态语言学会会长阿伦·斯提比(Arran Stibbe)是该领域的重要推动者,但由于该学科具有超学科、跨学科的特点,所以还是处于探索之中。“生态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在于:我们的思维、理念、观念、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影响了我们对待人际关系和自然世界的方式;而语言塑造了我们所有的思维模式。”[1]2生态语言学倡导把人类的活动,包括语言活动放到一个更大、更远和更深的系统中去,把自己的行为放到大自然当中去,这极大地拓宽了人类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而生态语言学作为更为普遍的语言范式,必将影响人们观世和处世的方式;通过我们信奉和践行的故事,去影响那些深藏于当前生态挑战中的思维模式。可见,生态语言学把人类的言语活动和自然联系起来,给了我们以很大的启发。而儒勒·米什莱的多卷本散文集是一个很好的研究生态语言学的文本,其中包含对大自然审慎的观察、对言语对于自然的反映和作用,都做了很好的描绘和书写。

从1853 年开始,儒勒·米什莱就和家人一道,开始《鸟》的创作。在这部书中,他通过仔细的观察、深入的思索,来反观大自然对于鸟类的塑造,最有特色的是他在其中融入了很多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如他描写燕子“大自然,为了做到这一点,为了使这对独一无二的翅膀诞生……略去了她的足部。——我们称为雨燕,足部已经完全萎缩,但翅膀特别发达。”[2]这看似不经意的书写,恰恰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对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平等的看待,而这也正是与长时间以来的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为至高主宰的一种反抗。此后,他又分别写了《虫》《海》和《山》等一系列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气息的散文,每一篇都或者如放大镜一样,把细小的生物活生生地展现给我们,我们似乎从他的笔下才第一次感到自然界生物之多、种类之繁和环境的广袤。他在书中感叹:“我第一次感到,人一旦没有了周围庞大的动物界,生活就变得严峻了,因为大量无害动物的活动、声音和嬉戏,就好比大自然的笑容。”[3]24儒勒·米什莱用富有诗意的笔触、优美隽永的情怀,给人们呈现出了一个生物多样的精彩世界,这些都意味着人类的语言开始进行的生态转向,而这似乎与长期以来盛行的把大自然当成人类资源宝库的做法划清了界限。众所周知,自工业革命开始,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繁荣,人类就开始试图脱离自己生存的自然,并以一种利用者或掠夺者的身份去看待自然,这是米什莱坚决反对的。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是和谐共处、不分你我的关系。因此,通过观察,他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向大自然进行的这场丧失理智的战争,甚至连燕子都未能幸免。我们连鸟儿都要消灭,而鸟儿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卫士、好工人,……”[3]26作为历史学家的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叙事的同时,还能如此细致入微地观察大自然,这与他倡导的自然叙事和生态统一和谐是分不开的。他为那些自然的生灵大声疾呼:“生活在最高处,对人最温和、最友善的飞禽类,如今也正是人最残忍追捕的对象。”[3]27可以说,他的作品已经不是保护动物这么简单的叙述,而是从人源于自然也必将回归自然的角度去进行话语建构和自然书写。在他心目中,“自然文学提供了一种抵制‘自然是一种资源’的构架的方式”[1]61。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qikandaodu/2021/0205/505.html



上一篇:冶金工程中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策略探讨
下一篇:生态乌托邦的构建* ——论苇岸、韩少功和廖鸿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 | 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 生态毒理学报版面费 | 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发表 | 生态毒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