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天人合一道家文化视域下的白贝壳解读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特丽·威廉斯(Terry Tempest Williams)的《白贝壳》是作者于1984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获得了西南图书奖。这本书讲述的是威廉斯走进纳瓦霍文化,后来又回到摩门教文化的心路历程。“一位

特丽·威廉斯(Terry Tempest Williams)的《白贝壳》是作者于1984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获得了西南图书奖。这本书讲述的是威廉斯走进纳瓦霍文化,后来又回到摩门教文化的心路历程。“一位美国肖松尼族印第安人说道我像候鸟一样暂居纳瓦霍(Terry Tempest Williams,1984:2)”。根据玛德琳(Madelyn:2004)的介绍,全书以威廉斯从纳瓦霍捡的11种物品为写作对象,分成11章来展开。这些物品有石头、沙土、种子、绿松石、黑曜石、珊瑚、白贝壳、丝兰、一束羽毛、土狼毛、兔子骨头、鹿皮、羊毛、陶瓷碎片、玉米花粉以及一尊故事叙述者的陶瓷像。威廉斯在图书馆是位专业的收集者,而在纳瓦霍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受聘于新墨西哥拉马小学。中国学者对特丽·威廉斯的《白贝壳》关注不足,但对她的代表作《心里的慰藉》(1991)关注颇多,在国内有论文、期刊和译作研究介绍该书。这些期刊和论文从生态批评、物质女权主义等角度进行解读。国内一些论文在论述《心灵的慰藉》时仅仅提及《白贝壳》这部作品;国外介绍威廉斯作品的论著有论及《白贝壳》,但也只是对该作品进行简要描述,如玛德琳·哈默斯(Madelyn Holmes)在她的著作《美国女性保护主义者——对12个女性作家的描述》就对《白贝壳》这部作品进行了描述。在凯瑟琳(Katherine )和玛丽莎(Melissa )合编的论文集《简述特里·威廉斯文学中的地貌》中,其中几篇论文对威廉斯《白贝壳》从不同侧面进行描述。中国国内尚没有对《白贝壳》进行描述或从学术角度进行解读,更没有从道家文化对《白贝壳》进行解读的论著。该文旨在从道家文化特别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对《白贝壳》进行解读,一方面为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为双方文明不断注入新活力。

人们与外部环境的不和谐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就要求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伊尹,2013:5)。黄帝指出天、地、人相互依赖,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谐相处才能生养万物。鬼谷子对天、地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指出“三盗者,彼此不觉知,但谓之神”(同上)。可见天、地、人是在悄无声息的和谐中实现生生不息的。天、地、人和谐相处,三才才能相宜。李荃也表达了相似

的看法,“天地与万物生成,盗万物以衰老。万物与人之服御,盗人以骄奢。人与万物之工器,盗万物以毁败,皆自然而往。三盗各得其宜,三才各安其任”(同上)。

追求“天人合一”,乃是追求天地万物的和谐。在该文中,就以下三方面进行研读:“天人合一”中的和谐的定义;“天人合一”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天人合一”的措施。以上三方面围绕天地万物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展开。虽然道家经典和特里·威廉斯的《白贝壳》属于不同的文化,但是以上三方面可在特里·威廉斯《白贝壳》中找到相似的理念。张隆溪教授在他的著作《道和逻各斯》中也以求同而展开。由此可见,可采取美国平行研究方法对道家经典和威廉斯的《白贝壳》做比较研究。

1 “天人合一”中的和谐之定义

“天人合一”中所强调的核心概念便是和谐,和谐在道家经典和特里·威廉斯的《白贝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就人与万物的和谐以及三才相盗两方面进行深入的阐释,以便对“天人合一”的概念有个整体的把握。

1.1 天人合一中的和谐

在道家经典中,“天人合一”中的“和谐”概念是个较重要的概念。天人合一这一概念有不同含义。“天”可指神灵之天,自然之天以及道德中的天。可以形而上的讨论“天人合一”,也可从实用的角度来讨论。当从生态的角度探讨“天人合一”这一概念时,这里的“天”可理解为自然之天,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人与天地万物在实际中和一时,“天人合一”的概念就包含了生态的思想。

“天人合一”在道教中也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道教中,“天人合一”中的“天”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天”指自然之天,与“地”一起化生万物。天与地都是由道产生的。其次,“天”在神灵世界中的天。在道教中,“道”被认为是最高的神,创造世间万物。由此可见,由道产生的“天”与“地”也有神性,可以创造万物。不管什么样的“天”,人们都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这个观点来看,“天”与“人”都有了生态的含义。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qikandaodu/2021/0326/832.html



上一篇:韦其麟诗歌百鸟衣的生态审美意蕴
下一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生态意蕴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 | 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 生态毒理学报版面费 | 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发表 | 生态毒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