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生态意蕴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一、美国梦的破灭(张礼龙:1998;陈媛媛,陈鼎斌:2009;韩冰:2016);二、小说中的象征(余苏凌:1999;张瑞华:

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一、美国梦的破灭(张礼龙:1998;陈媛媛,陈鼎斌:2009;韩冰:2016);二、小说中的象征(余苏凌:1999;张瑞华:1999;赵琳琳:2004);三、叙事视角和叙事手法(严启刚,任虎军:2003;程锡麟:2009;张琳:2011;曹蓉蓉:2014);四、新历史主义解读(付飞亮:2009;陈必豪:2016);五、生态视角(郑青:2014;吴娇娇:2016)。其中,鲜有研究对小说的生态意蕴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

2 小说创作的生态背景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巨大变化。首先,自然不再是人类栖居的家园,而是被工具化,成了被侵占、被开发、被破坏的对象。美国大平原被过度开垦,荒漠化日趋严重;草原生态被无情破坏,自然景观不复昔日光彩,依赖草原而生的人与动物无家可归;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类现代化设施平地而起,许多人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土地,涌入都市,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疏远。

同时,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交活动频繁,享乐主义盛行。然而,在繁荣景象的背后,表面温情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过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已,脆弱的不堪一击。

此外,在一战的影响下,很多美国人遭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创伤,心中充满着失落和迷茫。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大背景下,他们挑战传统观念,淹没在狂热追逐金钱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精神生态陷入危机。

创作于此时期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印迹,生动再现了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本文拟对小说中的生态意蕴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

3 小说中的自然生态

3.1 被破坏的自然

小说中,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灰谷的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灰尘弥漫,模糊不清,令人窒息。肮脏、荒凉的环境与欢歌纵饮的气氛格格不入。灰谷恰似繁华盛世里的另类,亦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在阴沉的灰谷中,人们被灰尘围绕,逐渐丧失了对自然的感知,生命不再鲜活,或如威尔逊一般行尸走肉地活着,或如茉特尔一般在物质的引诱下违背伦理道德地活着。

灰谷所遭受的污染与破坏表明了人们为了物质利益,不惜以牺牲自然的美好为代价。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取代了昔日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人不再依赖土地,忘记了大地的神圣。

3.2 工具化的自然

盖茨比和汤姆的公馆都处于贴近自然、生态优美之地。可显然,他们都不是因为热爱自然而选择了自己的住所,而是各有其目的。于汤姆而言,公馆周围绝佳的自然风光不过是衬托他富有生活的工具,有力彰显了他的财力、身份和地位。而盖茨比公馆四周的自然景致同样怡人,树木繁茂,鸟雀鸣叫,抬眸便是深邃大海,仰头便是璀璨星空,可这些也只是金钱的陪衬,奢侈住所的背景和接近黛西的一座桥梁。对汤姆和盖茨比而言,这些自然美景早已失去了本身的生态意蕴,不过是炫耀财富,达成目的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

4 小说中的社会生态

4.1 病态的社会氛围

小说中整个社会氛围从盖茨比府上的舞会可见一斑。盖茨比家中夜夜歌舞不断,无数的彩色电灯彻夜通明,宴会垃圾堆积如山,汽车队伍络绎不绝,这些都是消费主义盛行的具体表现。如云的宾客中有些是离开家园,远离土地的无根漂泊者,如汤姆之流。这类人经常举家搬迁,居无定所,对他们而言,只要有金钱,去往哪里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家园意识早已荡然无存,归属感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这种无根状态使得他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付出真心,冷漠无情是他们的处世态度。

还有些人是毫无目的地活着,如宴会上那些不请自来,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们。他们去舞会仅仅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这表明了他们对自己该如何存在十分迷茫,究其原因是战争留给人们的精神创伤,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给人们带来得精神困惑。

宴会中的另一类人则怀抱着不切实际的梦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盖茨比本人,他所有的奋斗与努力都只是为了金钱的化身——黛西,这也注定了盖茨比的美梦终将幻灭。很多如盖茨比一样从底层奋斗,拼命跻身上流社会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上流社会自私、卑劣、无情而冷酷的本质。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qikandaodu/2021/0326/833.html



上一篇:天人合一道家文化视域下的白贝壳解读
下一篇:袁章军进一步构建温润教育生态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 | 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 生态毒理学报版面费 | 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发表 | 生态毒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