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毒理学报》栏目设[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数据库[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方[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征稿要[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刊物宗[09/01]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蓝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十四五”期间,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要求。 “‘十三五'期间,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十四五”期间,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要求。
“‘十三五'期间,四川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熟稔地道出大气治理的数据, “总体来看,全省污染浓度、持续时长、影响范围降低了,优良天数和达标城市增加了,实现了两降‘两升',超额完成 ‘十三五'目标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
事实上,成效并非一蹴而就。过去五年,随着环保督察的轮番入驻,一场“环保风暴”刮向全国。在四川,环保格局已经改写,例如,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既用“国药”又用“川方”,探索应对区域重污染天气的独到“药方”,攻坚长江一级支流岷、沱江水污染治理……
重拳之下,四川生态环境质量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其中,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四川蓝”正成为增长最快的“民生福祉”之一。
2020年5月25日清晨,一位市民在楼顶锻炼,远处雪山可见。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摄
面向“十四五”,四川蓝天保卫战怎么打?对此,王波坦言,虽然眼下国家尚未下达目标任务,但可以确定,空气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在他看来,战略上,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根本;战术上,四川将紧扣碳减排、碳达峰行动,推动“减污”与“降碳”协同增效,让蓝天白云好空气,伴随市民们触手可及的每一天。
解局
“相比末端治理,结构性问题更突出”
大气污染治理如同爬坡上坎,越往后越难走。
“‘十三五'期间,我们能上的技术手段都上了,能改造都基本改造完成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王波告诉记者,过去五年,四川完成对全省火电、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一半以上的水泥企业、接近80%的陶瓷和砖瓦行业都实现深度治理。在他看来,蓝天保卫战已进入“深水区”,相比末端治理,结构性问题更突出。
王波分析,一直以来,四川主动对标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治理标准要求,自我加压,摸索一系列创新措施,但大气治理成果还不牢固,形势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气象条件不利、科技支撑不足以外,最大的难点还是结构性问题。省内有的城市,特别是还未达标城市都有突出的产城矛盾,例如,钢铁、水泥、玻璃等污染行业被布局在城市内,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和工艺提升,乃至调整城市规划布局,是未来绕不过的难题。
封面新闻记者 刘陈平 摄
在交通运输结构上,全省各产业依赖的运输方式仍以公路运输为主,这造成移动源的排放占比大,而相对清洁的运输方式,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以及多式联运等,仍有很大空间。以成都为例,成都的移动源污染贡献比高达79%,是最大的污染源,而目前,成都机动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大于成都,但移动源污染贡献比却更低,就因为北京新能源车辆占比远高于成都。”
在能源结构上,尽管作为水电大省的四川具有先天优势,但仍呈现能源结构消费不均衡的情况,例如,成都平原的煤炭消耗已经相对很少了,但川南的用煤量要占到全省半壁江山。
破局
“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淌过‘深水区'”
针对结构调整的需求, “十四五”期间,四川将继续聚焦源头减排,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以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为重点,全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在结构调整的背后,蕴含着生态环境保护倒逼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淌过‘深水区'。”王波说, 2020年,四川绵阳、乐山、眉山成为新增空气达标城市,至此,全省达标城市已达到14个,较2015年增加9个。新增达标城市中,绵阳是全省GDP排名第二的3000亿级城市,乐山是2000亿的城市,眉山也是千亿级城市。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zonghexinwen/2021/030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