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铜仁印江:生态绿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湄坨茶飘香,梨坪蜂蜜甜……暮春时节,走进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优质产品琳琅满目、产业硕果沁人心脾。 好山好水养出好产品。近年来,缠溪镇深入践行“绿

湄坨茶飘香,梨坪蜂蜜甜……暮春时节,走进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优质产品琳琅满目、产业硕果沁人心脾。

好山好水养出好产品。近年来,缠溪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地理条件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茶叶、食用菌、中蜂养殖3个主导产业和经果林、林下养殖、畜牧水产养殖3个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端好生态碗 吃上绿色饭

“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曾是缠溪镇周家湾村民农业产业自给自足的真实写照。该村7个村民小组,276户1000余人居住于崇山峻岭之中,过去以传统种养为生,祖祖辈辈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

2017年,该村抢抓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政策机遇,成立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把荒地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了200余亩红香柚、200余亩茶叶等特色产业。

“有产业作支撑,村级发展后劲足,群众持续增收有保障。”柳传军高兴地说,去年红香柚产量5万多斤,蜂蜜产量700斤,茶叶300斤,村集体经济积蓄从零突破了10万元。

“既要让荒山盖上绿被子,又要让群众鼓起钱袋子。”印江自治县委常委、缠溪镇党委书记周刚说,缠溪镇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绿色经济的崛起,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缠溪镇周家坳村,林荫苍翠、野花繁盛,蜂箱整齐排列,蜜蜂“嗡嗡”作响,演奏着蜜甜的致富曲。2016年来,村民张明生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助下,利用家门口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下养蜂。如今,张明生的“甜蜜产业”从最初的4箱发展到160箱,4年来已收入20多万元,一家人告别了贫困,过上新生活。

在发展林蜂产业的同时,缠溪镇积极争取贵州科学院的技术支持,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菌栽培,建立野生菌保护和培育基地余亩,带动全镇14个村发展以红托竹荪、羊肚菌、杏鲍菇、大球盖菇等为主的仿野生菌550亩,培育专业菌农42余户,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如今,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生态产业,已成为缠溪镇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林下养蜂、林下种菌等绿色产业,成为缠溪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绿水青山正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生态红利惠及于民。

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产品准备少了,没想到卖得这么快!产品好,销路畅,我们的产业发展就有了‘定心丸'。”4月9日,缠溪镇举办的首届农产品推介会,让下铺子村党支部书记吴伟在喜悦中收获了满满的信心。

当天,下铺子菌业展销的羊肚菌、香菇、黑木耳、茶树菇等干、鲜食用菌产品,不到4个小时被“一抢而空”,收入近2万元。同时,下铺子菌业与贵州云伴科技有限公司签约1万斤林下仿野生菌订单;与北京联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约,在市场拓展、产品营销等领域深入合作。

“搭建推介平台,就是推动实现企企联姻、产业联盟、村企联合、产销互旺。”缠溪镇镇长任廷富介绍说,首届农产品推介会,缠溪镇就有4家专业合作社与4家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或合作协议,涉及茶叶订单金额498万元、蜜蜂产品8000斤、林下仿野生菌产品斤。

“组织形式”是产业发展中的一剂重要粘合剂,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推进产业链条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缠溪镇推进“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模式,采取“强村带弱村”方式,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局面,形成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发展格局。

生态茶产业——以银辉茶叶公司为龙头,发展了湄坨、塘房岭、楠星等16个种茶村近万亩茶园,生产名优茶、中高低端红茶、绿茶、白茶近10余个品种,年均茶叶产量超过100吨。

食用菌产业——以下铺子菌业为龙头,从黑木耳、香菇延伸到林下仿野生菌栽培,建立了3个黑木耳菌棒基地,带动周家坳、楠木坪、冷水溪等14个村发展羊肚菌、红托竹荪、冬荪、杏鲍菇等550余亩,食用菌年产量90吨以上。

中蜂养殖产业——以梨坪中蜂合作社为龙头,土坪、方家岭、甘家寨等8个村抱团发展中蜂5000余桶,生产百花蜜、五倍子蜜、油菜花蜜等蜂产品,年产量达4万余斤。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zonghexinwen/2021/0415/979.html



上一篇:检察推动“设点”守护南太湖水生态
下一篇:齐齐哈尔联手中国飞鹤打造“千亿级生态特色产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 | 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 生态毒理学报版面费 | 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发表 | 生态毒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