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江西婺源:生态文明绘就美丽画卷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江西婺源,徽派民居白墙黑瓦,青山绿水,随处可见茂密的草木。溪水清澈,水光粼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婺源四季如画。江陵、黄陵梯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江西婺源,徽派民居白墙黑瓦,青山绿水,随处可见茂密的草木。溪水清澈,水光粼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婺源四季如画。江陵、黄陵梯田的油菜花,是春天的明艳色彩。江湾、大展山、珍珠山是避暑胜地。深秋时节,石城的红枫很受摄影爱好者的喜爱。徽州传统的过年热闹喜庆。近年来,婺源成功打造了“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生态与文化相融”的生态文明美丽样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植厚绿地,保护青山绿水蓝天

近年来,为保护优美的自然风光,婺源从保护经验中吸取教训水口林区建设自然保护群落,培育珍稀动物种类。自然生态型和水源型自然保护社区193个,构建生态环境安全网。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婺源全面推行林长制。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林长、副林长。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创新开展森林巡查工作。建立完善、严密的森林巡视网络和体系,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

婺源加快实施“山更绿、林更美、人更富”工程,打造“彩林”、“彩通道”、“林人”,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和旅游融合,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目前,婺源有13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2.64%。

婺源县在保护青山的同时,坚持实行河长制,保护河水清澈。全县集中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均达到二级标准。 2020年婺源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平均浓度16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

打造绿色堡垒,深化文旅融合

生态是婺源的名片,文化是婺源的灵魂。婺源大力推进文化兴县战略,打造“社区基地传承人”典范,建立了大凡村、长井村、嘉鲁村等13个文化生态保护社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9项,其中徽戏、傩舞、三雕、畲砚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嘉鲁纸制伞技艺6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2月,婺源正式成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婺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婺源成功探索了九司堂“就地收养”、一心楼“异地扶植”、黄陵村“搬迁”等明清徽派古建筑保护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有中国历史文化村7个,民族民俗文化村12个,中国传统村落28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遗址16处,境内有明清古建筑4000余座。

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婺源深挖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品牌,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涌现出射岩故里张村、射岩故里燕山村等一大批美丽乡村。每年有300多所美术院校(工作室)师生来婺源写生,50万余名摄影家和文学爱好者来婺源摄影创作。

在江湾镇黄陵村,有100多座古建筑修缮完好,供游人参观,或改建为精品酒店、特色餐厅等,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黄陵古村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展现乡村旅游绿色魅力,提质增效

婺源实施“全区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实现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旅游体验、群众利益和品牌形象,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和标杆。

婺源坚持“生态景区”打造多彩旅游。婺源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全球AAA级景区,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1个,国家AAAA级景区14个。婺源依托人文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春探花海、夏享冰雪世界、梦寻故乡”的多彩旅游。秋天是甜蜜的天堂,冬天是甜蜜的天堂。”精品项目。

婺源坚持“生态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依托资源优势,“旅游民宿”方兴未艾。全县发展民宿900余家,打造中国乡村民宿“婺源模式”,呈现多类型、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形成一批民宿集群,民宿产业持续提质增效。标准。 “旅游体育”生机勃勃。全年举办全国性体育赛事,间接带动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打造“天然运动场”。

婺源坚持“生态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挥生态旅游的拉动和催化融合作用,推动生态旅游与工业、农业、养老、会展、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墨河、益田、五洲、珠山等城镇。婺源绿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大力发展红鲤鱼、冷水塘鱼、江湾雪梨、米油轮作等富民产业。目前,婺源直接从事旅游的游客8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黄陵古村入选国家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更进一步。婺源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优化做精生态产业,巩固提升现代农业,谱写新时代婺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zonghexinwen/2021/0629/1547.html



上一篇:贵州省生态环保督察组到西秀区开展环保突出问
下一篇:安徽肥东:水清岸绿生态美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 | 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 生态毒理学报版面费 | 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发表 | 生态毒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