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毒理学报》栏目设[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数据库[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方[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征稿要[09/01]
- · 《生态毒理学报》刊物宗[09/01]
公众科学日涨知识啦!生态毒理学研究什么?如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天(5月21日),中科院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走进天府新区,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公众科普日,除了主会场报道、科学家面对面、科普教育专题课程等,还将有
今天(5月21日),中科院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走进天府新区,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公众科普日,除了主会场报道、科学家面对面、科普教育专题课程等,还将有求真科普营介绍中科院成都分院开展“科学男孩讲解”等在线科普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颁奖环节。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科普文章被《科学大学》、《中科院之声》收录并发表;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科学, 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荣获第二届科学传播大赛“优秀组织奖” “天府科技云”;成都山所研究所廖英、成都生物研究所王杰恒、成都生物研究所推荐的黄宇文在天府科技云第二届科学传播大赛中获得“科学口译组”个人奖。 p>
生态毒理学家带你走进“毒”世界
强>说到毒,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武侠小说里的血红冠?还是蜀中唐门的暗器???
“其实毒药没那么好用。”生态毒理学研究员李波博士在现场分享说,每个从事毒理学研究的实验室都有一个保险箱,这个保险柜只能在多次打开的情况下才能打开人同时在场。另外,有毒的东西一般都有气味或颜色。“要被人吃掉,这就是心理的范畴生理学,不是毒理学。”他笑着说。
“个体生物的差异性、剂量和效益的不确定性以及较大的误差是生态毒理学的三大技术难点。与传统毒理学不同,生态毒理学可以研究的事物范围要大得多。 ”他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海洋污染和人类有意产生和无意排放的固体废物是生态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李波以塑料为例,塑料非常稳定,在自然环境中丢弃后,从塑料袋到塑料片,最后变成微米级或纳米级的颗粒。这些塑料颗粒去哪儿了?
他以一个实验为例。生活在水中的人吸收了水中的微塑料,通过成年人的活动,这些微塑料很容易被带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动植物身上。”另一项实验是在1500人的粪便中发现了微塑料。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身体是有毒的。”
毒怎么会
李波花了几年时间研究敌百虫在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妈妈》有文,但事实是小蝌蚪孵化后找不到妈妈,妈妈也不会照顾它们。它的使命是吃掉周围所有能吃的东西。”他分享了水中的一点点农药残??留也会影响蝌蚪的发育,比如有些蝌蚪的尾巴会变形,甚至有一只眼睛“这说明敌百虫的遗传毒性和遗传毒性对林蛙的危害。”而这种畸形的蝌蚪最终可能会成为其他蝌蚪的食物。
“人类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人口增长。在人类繁衍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当一种新物质出来的时候,我们都会问:有毒吗?”李波说。污染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少污染。
科学家与你面对面交流
活动现场现场,科学家们就他们关心的问题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有哪些有趣的对话?一起来看看。
齐云智:陕西研究员植物研究所
李波:生态毒理学博士,研究员?
学生:除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还有什么?其他污染物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吗?
李波: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生态毒理学的角度来看,新材料的出现和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它有毒吗?以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纳米材料为例。纳米银抗菌材料很有用,但不能降解。银粒子会形成细小物质,直接或间接对人体细胞产生各种毒性。这也是我们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学生: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微粒毒素进入体内?
李波: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在繁衍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活需求导致对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带来更多的污染问题,人类正遭受越来越多的污染,包括农药残留、微塑料、PM2.5等。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无法避免污染,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减少污染。一方面,政府可以在宏观层面进行引导,更重要的是,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例如,少一份外卖意味着少一份塑料的使用。同时,我们可以锻炼身体,规律地生活。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zonghexinwen/2021/0708/1558.html
上一篇:生态环境部就《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指南》
下一篇: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实验技术